曬太陽可以溫暖身體,提升陽氣,是養生的一個好方法。在陽光充足的天氣里出門走一走就是這個冬天最好的選擇啦!如果曬太陽能配合中醫經絡穴位,往往能夠起到更好的養生效果。
鍾啟福博士 香港註冊中醫師及資深健康專欄作家。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雙學位學士,香港中文大學針灸學理學士、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學位。
曬背部 調內臟
腹為陰,背為陽。背部有很多「俞穴」,而俞穴主要功能是調治內 臟,曬這裡能起到提升內 臟功能的作用。對於調節心、肺、腎臟問題尤其適合,所以對於慢性咳嗽、哮喘、尿頻、性冷感、頸腰疼痛人士尤其適合。中青年可以在沙灘或陽台直接照曬背部,而老人家則不要赤裸上身,只需穿著衣服在公園特意將後背朝向陽光即可。時間約半小時至一小時,最好是上午溫和的陽光,以舒適為宜。
曬腹部 調內腑
腹部主要是「募穴」及任脈經過的地方,多曬能有效調治腸胃疾病、子宮疾病,如胃寒、腹脹、泄瀉及月經不調、痛經、不孕等屬虛寒體質都可以多曬腹部。加上關元、氣海、神闕這幾個重要的保健穴位都在此,多曬可以增強體質,改善免疫功能。
曬頭部 通督脈
「頭為諸陽之會」,是手足三陽經脈彙聚之處,充滿了陽氣,所有五臟的精華、六腑清陽之氣都彙聚於此。百會穴乃陽中之陽(在頭頂之處),有補氣升清、通暢百脈的作用。曬這裡能夠驅散頭部的寒氣,對於因氣血不通而導致的健忘、頭暈、頭痛、畏寒,可在平時天氣好的時候到室外散步,讓溫暖陽光曬在頭上。
曬下肢 補肝腎
下肢屬於下焦,多曬有調補肝腎的功能。「寒從腳下起」,容易手腳冰冷的人士,除了熱水泡腳外,不妨多曬曬。多曬腿能驅除腿部寒氣,改善下肢靜脈曲張、減輕退化性膝關節痛及足跟痛,還可以幫助預防骨質疏鬆。選擇天氣好的一天,脫掉雙鞋,坐在公園曬至少半小時以上。另外,常用保健穴位足三里也在小腿上,對於保健養生、提升氣血、以至抗衰老都有莫大好處。
相關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