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台灣台中市建功國小,有一個很特別的班級,名字叫「幸福部落」。這是由三年級全班同學與郭至和老師一同起的名字,大家都希望全班同學就像一家人一樣,能在幸福的環境中學習成長。
文:周佩波
創藝傳訊董事,Givers親子義工隊召集人,港媽港爸專頁總編,親子教育培訓師。育有子女各一,尤精於以性格學育兒。曾獲選為香港傑出義工、香港精神大使等。
今次故事的主角,就是來自這個班級。幸福部落的學生發現有位同學小夫(化名)在哭,同學們將這事告訴郭老師。了解之後,郭老師發現小夫因為父母在家經常爭吵而感到傷心難過,小夫主動提出希望老師幫助他。郭老師建議他在小組討論時拿這事出來分享,聽聽其他同學的想法。小組組員包括劉佩昀、王昱翔、李致其和鄭松儒,大家經過一輪討論之後,除了關心小夫,總覺得要多走一步,想法子幫助小夫。
但應該怎樣做呢?剛巧課本上談及家庭的課題,郭老師就讓同學討論甚麼是「幸福」。
結果發現,大部分同學都覺得一家人和睦相處是最幸福的事,大家都不願見到家人吵架。於是小夫的組員得到啓發,決定想辦法避免家人再吵架。
同學們根據DFC(Design For Change,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)的四個思考步驟,即感受(Feel)、想像
(Imagine)、實踐(Do)、分享(Share),一同創造出「幸福來敲門」這個破天荒的項目。他們「感受」到家人爭吵的難過與不幸,於是透過社會觀察、書本知識以及集體討論,一同「想像」解決問題的方法。其間佩昀忽發奇想,說要研發一種「幸福小仙丹」,讓全世界的父母吃了之後都不吵不鬧,相親相愛。
當幸福來敲門
同學們聽到這提議非常興奮,急不及待要把想像化為「實踐」,他們認為第一步要提醒及加強家人關注家庭幸福。於是,經過多次商討,綜合了全班同學的意見,孩子們便擬定了「幸福宣言」的內容。然後,將糖果包裝成「幸福小仙丹」,每次家人將要爭吵時就叫他們服一顆,讓糖果的甜蜜帶出家庭和睦的幸福感。同學們都懷著期待的心情帶著「幸福宣言」及「幸福小仙丹」回家,結果,全班25個家庭共116個成員都簽署參與,為期一星期的「幸福來敲門」活動正式展開。
一星期後,參與的25個家庭之中,有24個沒有吵架,情況大大改善!小夫的父母也沒有吵過一句。孩子們回校後都熱熾地「分享」自己的經驗。冠貝說有一次姊姊在家中一直看電視而沒洗碗,媽媽看到了,準備大發雷霆罵姊姊。冠貝立即拿出「幸福小仙丹」,媽媽明白自己火氣很大,還吃了兩顆,就沒發脾氣了。松儒則認為這次活動讓全家人明白小孩的想法及感受,吵架前會顧及小孩的觀感。
這故事感動了台灣DFC的評審,獲選為台灣十大特色故事。這次活動的成功,吸引全校師生的關注,四個小組成員獲邀在全校大會分享活動的構思過程及實踐情況。最後,更代表台灣在DFC國際年會上分享。這次活動讓孩子們明白自己的力量,陸續推動更多項目。最近,有同學更關注自己的「幸福」,提出要減少重複的功課,讓他們的學習更愉快。老師跟同學們商討後,決定接納學生的建議。
學生的學習更愉快,學習態度改善,整體成績更提升了!郭老師告訴我,他陪著孩子去經歷,看到孩子改變世界的力量。我也希望香港的孩子能用心感受周遭問題,提出改變,讓小孩子的世界更美。
原文刊於FAM《樂活家》Issue 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