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/ 家庭101 / 【樂戶台灣】逃出香港 移居台灣的理由

【樂戶台灣】逃出香港 移居台灣的理由

 

每年七一,不論是頂著酷烈火陽還是狂怒暴雨,香港人都要為爭取民主、公義而走上街頭;然而民主政制、社會公義卻仿似愈走愈遠。如果香港人渴求民主普選,而現實又告訴我們,回歸中國的香港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內落實真普選,那麼,用腳投票,或者移民台灣,是唯一可以讓我們品嚐民主真味的方法。

 

黃璟瑜  土生土長的香港人,前中學教師,同時是牛津出版社高中教科書作者。2011年應舊生邀請到高雄小住 ,當地人的熱情、和善,讓她萬分感動,更由此發現理想生活的原形,從而萌生移居台灣的念頭,翌年退休後與 丈夫透過投資移民入籍台灣,現居於高雄過著優哉悠哉的日子。

ThinkstockPhotos-166344863

「政府爛的話,我們可以換」港台兩地背景相似,兩地都曾被殖民,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,而台灣則被日本殖民50 年,然而不同的是,台灣公民覺醒意識早就萌生。台灣上世紀二十年代日治時期,就有蔣渭水醫生領導的民族運動,他為台灣創立第一個具現代意義的政黨—台灣民眾黨,成為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重要領袖。儘管這數十年間也經歷過白色恐怖、戒嚴時代,亦無阻台灣人在民主大路踏步向前的決心,到了今天,台灣的公民力量極其巨大,「政府爛的話,我們可以換」,成為台灣人引以為榮的台灣價值。

 

物價低,質素高
接觸不少台灣朋友,他們不約而同都羨慕香港人薪金高,以一個初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為例,在香港,平均月薪約港幣12,000 元,在台灣則約新台幣25,000 元,折合港幣約6,000 元。問題是,當你比較港台兩地的生活質素,你就會明白,還是在台灣生活容易。

 

每口盡是心機與人情味
以吃為例吧,在香港茶餐廳一個午餐連飲料,索價至少港幣40 元。如果你是在中環上班,對不起,不止此價!付了至少40 元,有甚麼質素呢?就是數人擠在一個小小的圓桌,用不超過20 分鐘,匆匆吃完面前那佈滿不知名醬汁和辨不出肉味的碟頭飯;至於用餐的地方,空間狹窄,地板髒污,都是早已預期;伙計嘛,當然不會問你:「今天你點的這個A 餐,吃得習慣嗎?」客人也沒有要跟伙計有任何交流的期望。

 

P1030412
擁有真正的生活「空間」
在台灣,市區所謂小坪數的套房單位,即是香港人理解的「劏房」,一般都有250 呎左右,即七至八坪,月租約7,000 元,不過是新台幣呢!再者,台灣家庭一般的居住面積至少700 至800 呎,說的可是實用面積,三房兩廳兩廁是常態格局,即使年輕上班族選擇跟父母一起生活,也不會覺得沒有私人空間。這樣算來,就明白即使在香港月賺港幣12,000 元,其生活品質仍是不及月賺不到新台幣30,000 元的台灣人。
1 騎機車上班的白領麗人。
2 非繁忙時間依舊擠擁的港鐵灣仔站月台。
3 台北捷運站月台上排列得井然有序的乘客。

 

重拾久違了的友善文明
有云:「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!」台灣人說話的腔調總是予人溫柔的感覺,再加上點頭、微笑、鞠躬等肢體語言,會令人感到友善親切。大陸著名作家韓寒到台灣旅遊之後,對台灣人的友善文明讚不絕口,認為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幸有台灣人傳承下來。

 

ThinkstockPhotos-469769178

自小學培養出來的公德心
台灣的公民教育做得很好,小學教育就開始培養友待別人、愛惜環境、尊重勞動等意識。在台灣的學校,即使是年紀小小的小學生,也要輪值負責校園的清潔工作;而在香港,校園清潔工作則全由校工負責,鮮見學生要拿著掃帚打掃。此外,把中港台三地做比較,台灣街道鮮見垃圾桶,然而街頭卻是三地最整潔
的;商場百貨、捷運站的公眾廁所,台灣都較清潔,你不會嗅到異味,地上不會見到髒水橫流,這正是公民文明的最佳印證。台灣人除了公德心與環保意識較強,在公眾場合的態度舉止、待人接物,都較謙和有禮,這與台灣人自幼所受的公民教育有關。

 

沒有土地問題,不用望樓輕嘆

如果有留意近一兩年香港地產發展商推出的新樓盤,一定發覺單位面積愈來愈小,圖則愈來愈畸型,呎價卻愈來愈貴;不少要上車的港人,往往只能望樓輕嘆!即使辛辛苦苦蓄足了上車首期,又蒙銀行批出按揭,但背上的30 年樓宇貸款,就是買了一間索價至少三百萬、面積不足200 呎的蚊型單位,還敢追夢談人生理想嗎?這正是在香港置業的殘酷現實。

 

三房兩廳兩廁兩陽台是基本盤
以台灣一坪約等如35 呎來計算,香港人的家居面積約11 至12 坪,當中至少包含兩房兩廳了。筆者把這個住屋情況跟台灣朋友說,他們都認為如此狹小的單位面積,竟可以包含兩個房間,實在很難想像。台灣朋友很難明白,我們香港人的所謂睡房可能不足50 呎,浴室廁所不足30 呎。

 

ThinkstockPhotos-476212788

街頭巷弄的濃厚人文氣息

如果要用硬件建設來評量一個城市繁榮與否,台灣絕對不及香港、上海、北京發達。當香港、上海、北京的商業用地呎價屢創新高,城中一幢又一幢的古舊樓房瞬間拆卸,換成是密密麻麻的高聳商廈,彼此都在標榜自己是國際大都會、亞太經濟金融中心的時候,台灣,好像仍在遠處墮後。

 

ThinkstockPhotos-478106418
你會發現台灣六都(台北、新北、桃園、台中、台南、高雄)中,台中、台南仍未有捷運;走到所謂商業中心區,國際著名品牌及連鎖集團的大型商店不算多,反而是以個體經營的小店居多,而且,經營幾十年的老店仍在;民生社區的老舊房屋仍未被收購重建。以香港城市的發展標準來看,台灣,無疑落後,然而,不少大陸人、香港人仍是愛到台灣來個輕旅行,不為甚麼,就是為了感受台灣街頭巷弄濃濃的人文氣息,這是城市的靈魂,是那些競逐繁華的喧鬧都會早已喪失的靈魂。

 

樂戶台灣

延伸閱讀: 《樂戶台灣──移居生活提案》 黃璟瑜著
電子書試讀:https://goo.gl/JbxvZ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