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說香港的幼兒教育,不得不從孩子的第一個學校──家庭說起。以往大部分母親帶幾個孩子絕無問題,為甚麼現在帶一個孩子卻那麼困難?我們應只著重教師培訓,或應同時著重家長教育?
現在的家長雖然學歷、辦事能力均較以前高,但家長教育可以說是現今教育體系中最弱的一環,對甚麼是教育卻沒有整全概念。在香港,家長教育通常是指由政府或志願團體舉辦的零散講座,內容多以「健康教育」為主,有些是分享心得,幼兒院或幼稚園舉行家長會或工作坊更是簡短。
在西方國家,家長教育發展得較早,政府或志願團體較重視亦提供很多工作坊,以免費或優惠價鼓勵家長上課,但它們的課程仍缺乏統整。
幼兒教育應始於家長教育
教育要做得穩當紮實,資源分配應像一個金字塔:最頂端的是大學或以上,一般會以幼教為最底層。但最重要、最基礎的家長教育卻差不多沒有獲得分配資源!可惜是我們現今的教育資源分配是一個「倒轉金字塔」,根基不穩固容易倒下。這是政府和教育界的盲點?錯配?缺陷?失敗?或是誤區?尤其在亞洲,我們對這層基礎教育的忽視應要嚴正反省。
有謂三歲定八十,0至3歲的發展對一個人最重要,幼兒教育之父FriedrichWilhelm August Fröbel說:「國民的命運,與其說是掌握在掌權者手中,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中。因此,我們必須努力啟發母親─人類的教育者。遺憾的是,真正理解這一意義的人卻很少。能左右國民命運的是母親的教育。」
孩子最初的三年掌握在媽媽、家庭和社區群體手中,而不是幼兒院的教育家。如果讓我將整個教育體系重新安排,必定將家長教育納入成為必修/選修科,不斷提供課程讓家長持續進修及實踐。適合現今社會的家長教育必須完整有系統,將保育與教育結合,更重要的是讓家長實踐時(帶著自己的孩子或其他孩子)持續有導師指導。如今,宣揚母親、家長、社區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毋須言喻。
原文刊於FAM《樂活家》 Issue 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