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/ 初小101 / FAM教育 / 【唔想讀主流】3歲開始讀IB 為入名牌大學鋪路?

【唔想讀主流】3歲開始讀IB 為入名牌大學鋪路?

香港的教育制度被指填鴨,令學生失去創造力,近年愈來愈多有家長追捧IB課程。他們認為IB能令孩子更具批判思考能力,加上IBDP在國際名牌大學如牛津、劍橋、哈佛、耶魯等均極度受歡迎且出路更廣。為了日後與DP課程接軌,早在幼稚園及小學階段,已經讓孩子入讀IB-PYP (Primary Years Program:適合3至12歲孩子報讀)﹐然後升讀IB-MYP( Middle Years Program:適合12 至16歲學生報讀),希望日後易於與國際公開試國際文憑課程(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® Diploma Program、IBDP)。

 

PYP家長:孩子做功課起勁

即使未有長遠計劃,不少家長擔心在主流學校裡學習壓力太大。學生不但要應付默書、測驗,亦分別要在小三、小六接受全港系統性評估,為避免孩子接受操練,很多家長開始尋求另類出路。林太的兒子曾在國際學校讀PYP的Grade3,她認為PYP要求學生廣泛涉獵,但無需深究,學生早就習慣在老師的指導下按自己的喜好發掘主題、找資料做功課,由於功課不是抄寫,是講求理解,融會不同學科的知識,從而啟發學生思考。學生能做自己的功課,自然做得起勁。

 

「叻唔叻都好,孩子也要自行向全校匯報功課,這可培養他獨立。」林太覺得,PYP的教學模式讓兒子變得勇敢、不怕面對陌生人,在小學階段是很重要的訓練,不過有時太過獨立有主見,也要多花唇舌說服兒子平衡發展的重要,即使不喜歡的也要用自己的方法好好溫習,以免他則重某些範疇而忽略其他,影響將來升學。

 

PYP沒有規定學生參與公開考試,而是由學校就學生的理解能力,以開放題目進行校內評估,林太以兒子的數學科為例:「幾何是甚麼?又或者比較兩個圖表後寫出觀察和結論。這都是與主流學校以考運算為主的方式不同:「各科都是看資料後做比較、沒標準答案的較多。」

 

PYP與主流之間,除了考卷不同,評分的方法也有分別:「他們沒有排名,每科都分級,5是達到老師要求、6是超越標準、7已經是「超班」。」有些老師還會就學生的學習表現給予詳細的評價。當然,也有部份學校會要求學生考試,如滬江維多利亞學校要求Grade3至5學生參力國際學校評核試(International Schools’Asssessment,ISA),確保他們能達一定的國際水平。

 

PYP甚麼讀甚麼?

PYP主要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,教會他們一些基本概念、知識;教導他們回應和解難技巧,當中的學習概念包括:我是誰、我們的時代和社會、如何表達自己、如何自處、認識和共享世界;主要科目有:語文、數學、社會、科學、藝術,個人成長及社交。家長假如很早便拿定主意讓孩子接受IB教育,可考慮那些同時開辦PYP、MYP、DP的一條龍學校。雖然想報考DP的學生不一定要由PYP或MYP讀起,但從其他學制轉讀論文功課甚多的DP,也要花時間適應。

 

部份開設PYP課程的學校:

智新書院(英基)、啟新書院(英基)、滬江維多利亞學校、加拿大國際學校、香港學堂國際學校、銅鑼灣維多利亞幼稚園、啟思小學、英基雅柏國際幼稚園、京斯敦國際幼稚園、柏基國際幼稚園、維多利亞(何文田)國際幼稚園、朗思國際學校等等。

 

撰文—關詠賢 協力│文肖玲